“精讲精练”是外语教学的科学发展观。它的含义决不是课堂上限制教师讲授时间,以达到不讲不练的结果,也不是限制学生的语言训练。国内有一些非典型性经验,如10+35模式,一节课45分钟,教师授课不允许超过10分钟,其他35分钟交给学生。这不是“精”字的体现,老师讲得少了,学生练得多了,然而没有搞懂就开始练效果就不佳。“精”本身指“好”和“少”两层含义,该讲的就要讲,不要让学生抓不住重点。现在课堂,要不就是放任自流,所谓自主学习,自己探究、生成、建构,要不就是“满堂灌”,霸占“话语权”,这类倾向非常严重。因此说教师讲授要精到,恰当,但是并不等于教师不重复,要让学生理解。教师可以采用演绎或归纳方式,也可以两种交替使用,还可以某种为主,应视课型和学生状况而定。“精”字要针对中等学生,精选材料,选择练习恰到好处。我们的课堂经常变成中、高考题型练习课,占用大量的时间,这都是不可取的,也违背“四位一体”理念。上课是有内容的,需要保持一定的可理解输入和输出的容量和难度。英国课标除了知识(knowledge)和技能(skills),还加上理解(understanding),这值得我们细细体味。好的教师授课就要有所控制(constraining),在“精”字上做得好。
|